馬來西亞吉蘭丹華人歷史及文化協會會長黃崇銳夫人譚麗屏教93歲陳辛壬練郭林氣功抗癌
哥打峇魯陳勝堯父親生前願捐故居百年老厝盼納為文遺
(吉蘭丹‧哥打峇魯8日訊)甲洞區國會議員陳胜堯醫生的父親陳辛壬,昨日傍晚5時在哥市唐人坡的住家裡病逝,享年95歲。陳胜堯披露,父親生前已答應把百年老厝捐給有關單位管理,希望能納為文化遺產,成為華人歷史文物博物館。
也是行動黨中委的陳胜堯披露,父親是因為大腸癌去世。
陳老育有4名兒子,7名女兒。連同誼子女,陳老有逾40名內外孫子女和玄孫子女。
他2年前獲悉自己得病,家人也知道父親的病情,陳胜堯有向父親說明病況,儘管父親選擇不動手術,惟家人遵重其決定。
傳統四合院擁歷史價值
提到陳老生前有意捐出老厝的意願時,陳胜堯告訴《星洲日報》,有關當局這之前已陸續派出專人,包括測量師到老厝來進行研究,並發現這是數百年來華人聚集在唐人坡的一個重要見證,擁有珍貴的歷史價值。
最重要的是,它的建築結構證明這是數百年前華人傳統的四合院設計,所以,專家建議他保留這座四合院,他才因此和父親商量此事。
“其實,2、3年前我就和父親討論這件事,而他同意把這間百年老厝捐出來,因為它等於了華人歷史的記錄,也證明瞭哥打峇魯這個城市是由華人一手建立起來的。”
陳勝堯:捐給有能力保管單位
所謂的“Kota Lama”或譯為老城的哥打峇魯老稱呼,就在此地,他說,包括華人的百年古廟鎮興宮也是在這裡興建起來,不管是從華人或吉蘭丹人的觀點來看,意義重大。
陳辛壬9歲到私塾上學
陳老在2008年接受本報的訪問時曾經過,他5、6歲的時候(1924-1925年之間)体弱多病無法上學,在家裡由哥哥教他讀書,9歲才到一所名為“醉墨”的私塾上學,讀的是舊書《新國文教科書》和四書五經。
醉墨私塾早已關閉,當年的校址是現在唐人坡靈應殿前面的馬路。
他的老師張偉梧來自中國福建省詔安,在醉墨以福建話教書,而且略懂醫理。張老師的兒子張獻池則教學生讀《古文觀止》。
陳辛壬那時說,20年代,社會通用銅幣,一個月有兩塊錢的薪水已相當不錯,那個年代,不但有半分錢,還有四分之一分錢。四分之一分錢能買兩把菜,2分錢能買一朱柏(cupak)的白米,一隻雞則叫價六至8分錢。
父經商撐起30人大家族
他也記得,40年代是陳家最多人共處一屋檐的時代,當年超過30人,每次開飯要開三大桌。不過,陳父陳明進經營出口貿易,絕對撐得起這個大家族。他把椰干和土產海運到新加坡,把布匹運回唐人坡,來回耗時一個月。
陳明進也從泰國運鹽回鄉,此外還有糖、鐵、圍篱等。出口的則有檳榔、水果等,有時候出口豬只和雞只,每回行船,可以送300隻雞出去。
買BUICK轎車
成有車階級之家
成有車階級之家
1924年,陳家還用3000多元,買了一輛BUICK款轎車,成為唐人坡第一個有車階級之家。
晚年在老厝的生活,陳老過著簡單的生活,每天清晨5時在庭園小跑步,而且還复習吉蘭丹華人歷史及文化協會會長黃崇銳的夫人譚麗屏教他練的郭林氣功。(星洲日報/東海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